圆梦信息网-了解生命从此开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药茯苓健脾止泻利水消肿

2022-3-25 11: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20| 评论: 0

摘要: 茯苓利水消肿,茯苓味甘,性淡。药性平和,能补能渗,可祛邪扶正。对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尿少者皆很好的治疗效果。健脾止泻,茯苓能够健脾渗湿而止泻,善于治疗脾虚湿盛所导致的泄泻症状,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导致的泄 ...

中药茯苓健脾止泻利水消肿

功效作用

  1、利水消肿,茯苓味甘,性淡。药性平和,能补能渗,可祛邪扶正。对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尿少者皆很好的治疗效果。

  2、健脾止泻,茯苓能够健脾渗湿而止泻,善于治疗脾虚湿盛所导致的泄泻症状,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导致的泄泻、带下,用茯苓可以标本兼治。

  3、养心安神,茯苓归心经,常配伍相应中药对于心悸、失眠、健忘、惊恐不安、心不藏神者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4、抗肿瘤。茯苓多糖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控制肿瘤患者的症状,对抗肿瘤。在治疗肿瘤的时候,可以使用茯苓作为辅助治疗。

  5、降低血糖。茯苓能降低血糖,对血糖高的人,茯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适宜人群

  水肿尿少者、痰饮眩悸者、便溏泄泻者、心神不安者

  禁忌人群

  阴虚火旺者、茯苓过敏者、孕妇

茯苓(拉丁文:Poria)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

茯苓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1入药部位
真菌的干燥菌核。

2性味
味甘、淡,性平。

3归经
归心、肺、脾、肾经。

4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5主治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6相关配伍

1、漏精白浊:雪白盐一两(并筑紧固济,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盖甘以济咸,脾肾两得也。(《直指方》)

2、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葳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3、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7用法用量
10~15g。

8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9炮制方法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10生理特性

1、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3、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11产地
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主产于安徽、云南 、湖北。

12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1]

2、《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3、《本草正》: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网站地图投稿手机版 京ICP备2021022687号 Powered by © 2001-2022 圆梦信息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