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信息网-了解生命从此开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研究显示癌症风险代际差异超乎想象

2024-9-26 12: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8| 评论: 0

摘要: 整体癌症风险趋势的把握主要依靠患病数据监测以及相应估算。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观察到癌症的年轻化趋势,2020年,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人员根据当地的监测数据发现,15至39岁的年轻人群中,癌症风险呈增长趋势。从十 ...
整体癌症风险趋势的把握主要依靠患病数据监测以及相应估算。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观察到癌症的年轻化趋势,2020年,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人员根据当地的监测数据发现,15至39岁的年轻人群中,癌症风险呈增长趋势。从十几岁、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群体中,新发案例普遍增多,分别出现一些常见的癌症类型。

比如,二十岁以下主要是甲状腺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霍奇金淋巴瘤等,二三十岁常见的有甲状腺癌、黑色素瘤等,另外,男性的睾丸生殖细胞瘤,以及女性的乳腺癌,发病也偏多。但对于年轻人患癌风险升高背后的原因,科学家尚且不能给出确切的解释。围绕结肠直肠癌发病年轻化的研究认为,过去几十年饮食方式的改变,以及肥胖现象的增多,可能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但遗传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应该也有影响。
至于不同年代的人差异到底多大,差别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癌症监测能更细致地记录癌症检查的详细情况,以及癌症相关风险因素的发展变化情况。而现在,这样的长期监测数据是很缺乏的,世界各地的监测条件也不一样。因此,相关癌症变化趋势只能根据有限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年轻的丈夫和作为癌症幸存者的妻子坐在沙发上玩猫。

最近,一项基于美国癌症数据的研究,利用两千多万的癌症确诊案例,以及七百多万的癌症死亡案例,对时间跨度长达70年间,多代人的癌症风险进行了分析。从1920年代出生的20后,到年届三十的90后,研究人员分析了34种癌症在不同年代出生的人中的发病情况。

结果发现,有8种癌症的发病率是随着出生时间稳步增长的,自20后开始,越年轻的一代里,发病率就越高。比如,骨髓、胃、血液、口咽等部位的癌症。其中,小肠、肾和胰腺等部位的癌症,以及女性的肝和肝内胆管癌,增长尤其明显,在这些癌症的发病率上,1990年前后出生的人的风险,差不多是1955年前后出生那一代人的二至三倍,代际差异超乎想象。

而且因为癌症类型众多,这些数据并不反映癌症风险的全部情况。用于分析的相关数据取自二十一世纪的前20年,主要来自北美癌症登记协会以及美国卫生统计中心。在这个时间段里,20后到90后的这多代人,年龄跨度上自八十多岁,下到二十多岁,在癌症发病风险上呈现出不同的年代特点。相关研究2024年8月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

在这34种分析的癌症里,除了8种癌症的发病率持续在增长外,还有9种癌症曾经历过下降,但发病率在更年轻的一代中又开始增长。包括乳腺癌、子宫癌、结肠直肠癌、卵巢癌、睾丸癌、胆囊癌等。在这些癌症中,90后的发病风险相比此前低谷期的一代也分别高出12%到169%不等。

虽然现阶段还无法弄清这些风险升高背后的具体机制,但这些跨越70年的代际差异表明,年青一代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这代人的癌症风险,并对可能暴露的风险因素多加注意。研究人员也提醒,如果缺乏有效的公共干预措施,随着现在的中青年一代陆续变老,将来社会上总体的癌症风险将大增,可能会使人们对抗癌症的事业停滞甚至倒退。

好在就目前而言,最新研究也发现,虽然分析中大部分的癌症发病率在上升,但或许得益于早发现、早治疗以及科技进展,这些癌症应对方面的进步,使得大部分癌症类型的死亡率,在更年轻的人群中有所下降或者基本稳住了。这对未来加强公共卫生干预的政策,防止抗癌事业停滞甚至倒退,具有启发意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最新研究除了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外,相关分析仅依托美国的代表性样本,普遍性方面存在局限,对其他国家而言,仅供参考。比如,有数据显示,美国50岁以下的青年人中,胰腺癌的五年存活率已从2000年的16.5%升高到了2016年的37.2%。但2024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一项中美癌症情况对比研究发现,差不多同一时期,美国大部分癌症的五年存活率都要显著高于中国,尽管这期间,中国癌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已经大幅提高。
而在年轻人癌症患病风险方面,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研究人员最新发布的监测分析,2000年至2017年,中国50岁以下青年人中,所有研究涉及的二十多种癌症的总体发病率均升高了,年均增幅最高的正是最年轻的一组人,处在20至24岁。同时,数据也显示,2017年中国青年人中最普遍的癌症类型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肝癌、肺癌和结肠直肠癌等。在癌症致死方面,除了甲状腺癌外,其他几种常见癌症也是排在前列的癌症致死原因。
这意味着,中国同样出现年轻人癌症风险增加的现象,只是因为相关研究较少,监测数据有限,对癌症趋势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癌症的风险往往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各地的癌症负担类型也因此不同。从中国整体癌症风险来看,根据2024年最新发布的监测报告,不仅各省主要流行癌症有一些差别,城乡之间也有差异。

城市地区的总体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不过,虽然农村患癌的风险偏低,但发病后死亡的风险更高。这说明经济社会因素在癌症的发病和死亡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食管癌、结肠直肠癌、肝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风险较为突出。

城市发展相对更好,癌症死亡率更低,但发病率却更高,这种看似矛盾的数据,不能草率地解读为在城市生活就会让人更容易得癌症。除了所谓“穷病”“富病”等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影响外,这可能也是城市居民在癌症防治方面诊断和治疗条件更好的一种结果,查得早,所以发现的越多,治疗得早且水平高,死亡率就低。

这一高一低的反差背后,仍需要更多证据佐证,才能更准确地解释。不过,诸如甲状腺癌等癌症,也存在过度诊断的争议。2022年,中国甲状腺癌的发病数超过46万,也是排在前列的常见癌症类型,位列第三。位列第一的肺癌,发病人数超过百万,死亡人数也超70万,这些数据远高于其他常见癌症。并且,肺癌虽然对男女都是最大威胁,但男性肺癌的发生和死亡风险都要显著高于女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肺癌的一大风险因素是吸烟,而中国男性吸烟情况比女性严重得多。对比美国,最新横跨70年的代际趋势研究发现,得益于预防方面的成功和治疗方面的进步,当地在过去几十年实现了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降,年青一代这方面的癌症负担变得更小。这些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因素也再次提醒人们,应该关注癌症风险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癌症并非老年人才会有。除了青年人自身要认识到癌症的年轻化趋势,并加以防范外,医疗系统的工作者也应同时对年轻人的癌症标志和症状加以关注,以便帮助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一些研究还发现,即便是同样类型的癌症,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发病位置、病程进展等会有一定差异。这样的新变化对诊断和治疗其实都提出了新的问题。

而要想真正弄清楚癌症风险代际差异背后的原因,特别是年青一代的特殊风险因素,最新研究建议,未来的研究不能只关注老年阶段,而是要从青少年儿童,甚至婴幼儿时期,就开始记录人们癌症风险的变化情况,并为潜在的干预措施做准备。至于目前,诸如肥胖、吸烟等常见的癌症风险因素,不仅已经被识别出来,而且可以逆转,更是应该尽早采取行动降低相关风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网站地图投稿手机版 京ICP备2021022687号 Powered by © 2001-2022 圆梦信息网 

返回顶部